面对“用工荒”时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待遇高于大学生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专门开展了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这很正常,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2月27日《华西都市报》)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关大学生与农民工的薪水比较也从未消停过。其实,“用工荒”期间,部分农民工的待遇比大学生高并不足为奇。一些舆论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从而惊呼“读书无用论”、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等等。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工资为标准比较大学生与农民工,也不是单存的脑力与体力之间价值大小的比较。大学生与农民工是社会的两大庞大群体,当然近年来涌现的这样年轻人群体,他们出身农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毕业后进城打工,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的“大学生农民工”。出现这样现象折射出我们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一些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渊博的知识毕业生,社会没有提供适合的岗位给这部分人施展梦想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与去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相比,关于最愿意去就业的单位,43.1%的受访者选择国有企业;关于最愿意去就业的地区,47.9%的受访者选择省会城市;关于自己的职业目标,45.9%的受访者选择领导者或者管理者。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农民工待遇高于大学生的现象正常,表明近半数大学生求职心理的成熟,逐渐摆脱“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和“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心态。首先,高校的扩招,每年庞大的就业人数对社会是个巨大考验,大学生就业比以前显得更加困难,使得许多人不得不放下身段“屈就”于某些工资待遇低的行业。其次,如今许多高校盲目设置专业,条件不行也要上,没有根据市场需求,造成毕业生就业与市场结构失衡,比如国际经济贸易、法学、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再次,许多农民工掌握一两项熟悉技能,市场急需这类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用工单位。而许多大学生在校并没有学习好知识,甚至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得不到用人单位的“亲徕”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在27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网友“牧田”问道:总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大学四年有一个感受,就是真正埋头学习的人少了,大家都变得现实了,最关心的是毕业后找工作。现在找工作难,找个好工作得有关系,要有门路,这让很多毕业生受打击。温家宝语重心长寄语:其实你们刚刚进入大学,应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学好知识、学好本领,以备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且提到要从高等教育制度解决,毕业生就业成了我们新增就业的主体,而他们的就业与农民工还不同,要尽量使他们学以致用,使他们学到的知识能与将来的工作相结合。温总理的话无疑是在春天里给我们这些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里注入一股暖流,带给我们信心与希望!
其实,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单位工作三四年后,随着职务、技能的提升,待遇自然有很大提升。而农民工大多就被定位,以后的升职潜力小,发展前途就被限制。归根结底两者都是劳动者,不能片面以学历高低做依据,关键还是看对社会所做的市场贡献价值。
- 2011-02-15不妨把“工资差距全球第一”当作警示
- 2011-02-12工会给力,工资集体协商才不会“低空飞行”
- 2011-02-11保姆工资过高?市场的归市场,人为的需规范
- 2011-02-09落实工资倍增计划,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 2011-01-20扣押工资留人是饮鸠止渴
- 2011-01-20公务员涨工资怎避免自谋福利之嫌
- 2011-01-07从恶搞李开复的工资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