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经济其实是一种排斥性垄断收益,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会侵犯公众的文化权益并抑制公众的旅游意愿,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从《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诸多名胜景区门票价格已经进入了“百元时代”,而且大有“破一进二”的快速发展势头。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是老天爷和老祖宗给吾等百姓留下的宝贵财富,是神妙天工、伟大人力的体现与展示,接近并欣赏这些自然或人文公共遗产,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之一,这是天道,亦是人道。如今,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部门已经顺天应人逐步免费开放,而不少所谓5A级景区却利用对于自然或人文公共资源的垄断管理权,反其道而行,靠“三老”(老天爷、老祖宗和老百姓)发财,啃老卖老,坐吃山空。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绝大多数自然或人文遗产的管理运营是非营利性的,如果是“公园”性质的景区,基本上是免费的;即使是社会化管理运营的部分景区,也要以必要的保护与运行成本为基线,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如果是类似于迪斯尼乐园这样的人造景观,其权益为私人性质,它的运营规则因此可以不同于公共资源属性的景区,才会完全遵从市场机制。我国目前大多数的“5A级”景区,其核心旅游吸引物是自然或人文公共资源,具有广泛的公共认同价值和很强的稀缺性,依据这些特性来变本加厉地收取费用,以公器饱私囊,既无合法性,更无合理性。

如前所述,涨票价的做法显然有违有损公共利益,其实对于旅游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无益,长期来看,损人不利己。

高票价也体现了市场运营能力的不足,是我国旅游业商业模式缺失的恶性症候。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旅游业态来看,旅游景区的收入越来越多地来自非门票的增值性收益。通过旅游服务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旅游产品的创意附加值和休闲体验的愉悦值,实现大旅游产业收益,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门票经济其实是一种排斥性垄断收益,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会侵犯公众的文化权益并抑制公众的旅游意愿,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借助人口红利,我国虽然已经成为旅游业的大国,但距离旅游业的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业经营方式粗放,以人海战术取胜。景区靠重重叠叠的门票经济收益,旅行社靠不厌其烦的购物回扣获益,游客则以多多益善的景点浏览为满足。景区环境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的游览体验越来越糟糕,旅行社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

我们需要以文化旅游的大产业链视野来打通文化-旅游的价值循环系统,通过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的深刻互渗互动,以文化创造的精神,保护自然,传承文明,惠泽民生,将“啃老”变成“养老”,这是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真正出路。

□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 />
4月29日,网友“驭骐-洛扬”发博称,28日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2012年所有李姓游客凭有效证件可以免门票游览老君山景区。在景区门票一片涨势的情况下,这引来了网友们的围观和讨论。(5月3日《山东商报》)

在景区涨声一片的形势下,河南的老君山景区为了庆祝5A景区的挂牌,别出心裁的推出为中外的李姓游客免票的措施,引来网友围观。笔者认为这类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可能不会给景区带来美好的前景,相反,这样的做法不仅招不来更多游客,反而会让人产生反感和和抵触心理。

有网友认为:“这样做存在姓氏歧视,是不可理喻的优惠政策。”天下之大,各种姓氏均占比例,凭什么给李姓游客免票,其它姓氏游客就“照单全收”呢?“老君山是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李耳的归隐修炼地,对李姓游客免费,也是为了惠及李姓后代。”景区负责人的这种解释让人觉得有些可笑,也让人难以接受,按此推理,其它与姓氏渊源的景区也该为同姓人群免票了,这种理由不仅没有说服力还是落了个姓氏歧视的嫌疑。

一般情况下,景区会对儿童、老人、残障者进行优惠,还包括一些导游,军人等群体。青岛大学教授刘忠世认为:“景区不是总经理的私有财产,他无权随意处置,包括免票”。从景区管理的角度来说,景区给李姓游客免票的做法的确有越权嫌疑,既然涨价要审批,难道免票优惠措施就可以随意由景区处理吗?

当然,老君山景区的优惠措施里面嫌疑歧视的规定还不止姓氏方面的歧视。比如,“乘高铁到老君山旅游的游客凭车票可享门票5折优惠,在旅游行程中入住省内五星级酒店的游客凭住宿发票,也可享受半价门票。”这条优惠措施同样可笑,按此说法,消费不起高铁和五星级酒店的游客就该自认倒霉了,这种区别对待的优惠也是一种歧视,这里面还存在捆绑消费的嫌疑,会让人产生景区和酒店之间可能还存在什么猫腻的想法。

为吸引游客参观,出台优惠措施是好的,只是涉嫌离谱的姓氏歧视规定,门票价格与游客乘车住宿档次的挂钩规定难免叫人发指其变味。与其给李姓游客免票让其他游客质疑之口实,不如去研究合理的降价方案或者更有人情味的优惠措施来吸引游客。

' />
目前,中国半数5A级景区门票达到100元,黄山门票10年来由80元涨至230元,翻了近3倍。山东曲阜称,自己与同类景区相比收费较低,仅收150元,不涨票价就丢身价。据悉,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年收入1.5亿元左右,全部上缴了地方财政,但景区维护成本从未公开。(5月2日 央视)

有关统计显示,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非淡季)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景区占比最多,达35.38%。众多景区跑步进入“百元时代”,让游客直呼“看不起”。

面对这些看不起的风景,游客怨声载道,景区管理方不但不予理睬,还振振有词地拿“不涨价、丢身价”这类荒唐的理由来辩解。之所以说这个理由很荒唐,是因为价格和身价无法划等号。国内大部分的公园和景区,都是全民所有,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如何让游客玩得起,游的好是最根本的任务,这也决定着景区的身价。

在现实中,很多景区姓“钱”不姓“公”,将挣钱当作第一要务,一切向前看。目前,大型景区利用门票调整“解禁年”的空档,纷纷调价,将隐忍许久的涨价欲望来个集中大爆发。提高门票价格,门票的“身价”是水涨船高了,但景区的“身价”却并非等量齐升。景区在没有充足理由,没有听证,没考虑游客的承受力的前提下,随便涨价的行为,不单是典型的乱涨价,也与它们的公益属性相违背。门票疯涨,结果可能是将一般游客拒之门外,景区成了“富人游览圣地”,或者成为“有景点,无游客”的冷清之地,这不但对提升身价无益,最终还会让自己颜面扫地,利益受损。

景区涨价说是为了涨身价,其实背后还是为了涨“利益”。一个是为了增加景区的收入,顺带也能肥了单位和员工的腰包。二个是为了增加政绩。现在不少的大型景区都是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比如曲阜的“三孔”景区,一年就可以为当地创收1.5亿。门票涨价,意味着当地政府的财政口袋里又多了笔收入,而政府的功劳簿上,景区管理者怕是要被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涨价之举,才是真的丢身价。公众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景区涨价,而是反对景区忘记自己的公益属性,反对景区不打招呼,不说依据,不搞听证的强制性涨价,突袭式涨价。遏制景区乱涨价,发改委的禁涨令管得了一时,怕管不了长久,还需要从保护机制、管理体制,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剥离景区的经营性外衣,回归它的公益本色。让景区在重保护,重公益,低门票,保运营上保持相对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 />
五一假期到来,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其中一些“攻略”不乏铤而走险,有些甚至要穿越悬崖峭壁。其目的,只为逃避高昂的门票。(5月1日《京华时报》)

各种旅游景区的“逃票攻略”并非现在才频现网络,也不是现在才受到驴友的热捧,实际上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流传于网络,走红于网络,受到很多青年人追捧以及学习实践,只是每逢节假期期间,尤其是旅游景区门票涨价新闻频现之时更受媒体关注罢了。

事实上,众所周知,旅游逃票,说轻了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行为,说重了就是违法行为。推出“逃票攻略”,教人逃票,更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教唆别人犯罪。

再者,“逃票攻略”给出很多的旅游逃票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都值得质疑,尤其是像穿越悬崖峭壁这类“逃票攻略”的危险系数非常高,很不安全,轻则迷路、走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走冤枉路,重则发生危险、危害自身安全的意外事故,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多起。而且,逃跑行为一旦被发现或抓获,不仅要支付比门票费用更多的罚款,还需要承担道德谴责的代价。换言之,从常理角度说,旅游逃票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是弊大于利,并不符合理性经济学,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只是在网络上追捧,但是在实际旅游生活中并不实践的主要原因所在。

但是,弊大于利的“逃票攻略”和旅游逃票则在大学生等青年旅游中火爆旅游,笔者认为,与其说是青年旅游者为了毫无道德的逃票使用的歪门邪道,不如说经济条件有限的是青年旅行者对当前旅游景区高门票的无奈选择和不满。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驴友,普遍没有收入来源,经济条件不太好,旅游选择的穷游方式,一般吃饭是自己带方便面之类的干粮大发,住宿一般选择最便宜的小旅馆解决。在这样的穷游方式之下,价格在一两百元的门票费用无疑成为青年驴友旅游的最大开支和支出,远远超过了住宿、吃饭,乃至路费。如果按照正常旅游,购买门票进去旅游,无疑逼迫青年驴友进一步压缩本来就很低的吃饭、住宿等方面的费用,如此必将大大降低旅游的舒适度和快乐感,旅游纯粹成为活受罪。为此,青年旅游为了保障旅游的舒适和快乐,保障最基本的住宿、吃饭需求,逃票就成为不得不的选择。

笔者认为,“逃票攻略”虽然不值得学习、实践,应当从道德角度进行批评,必须从安全性和可行性角度质疑,但是,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高企的大环境下,又真的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选择。从这个角度说,“逃票攻略”火爆,实质上是对景区高门票现实的不满。要铲除“逃票攻略”的生存土壤,唯一战略就是降低门票价格,开辟大学生驴友的免门票、低门票等优惠政策。只有当门票不成为阻挡人们旅游的障碍时,逃票旅游行为也就随之消失,失去了市场。

' />
目前,中国半数5A级景区门票达到100元,黄山门票10年来由80元涨至230元,翻了近3倍。山东曲阜称,自己与同类景区相比收费较低,仅收150元,不涨票价就丢身价。据悉,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年收入1.5亿元左右,全部上缴了地方财政,但景区维护成本从未公开。(5月1日据央视《新闻1+1》)

不涨价就跌身价?这样的逻辑听上去滑稽可笑。一个景区的价值,并不是通过门票来体现的。意大利的万神殿、真理之口、圣彼得大教堂……这些名扬世界的文化遗产、风景名胜,都是完全免费的。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海德公园、摄政王公园以及几乎所有的公园都免费开放,就连英国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海滨度假胜地、世界文化保护区也一律向游客免费开放。

那试问一句曲阜市委宣传部这位工作人,上述景点推行免费政策难道都是在自贬身价?还是根本就不值得参观游览呢?从网上一片羡慕之声里,不难感觉到,这些免费景区不仅没有在网友心理跌了身价,相反,美誉度大大提高。就连一直被我们视作经济实力不如我们的柬埔寨,也因为参观吴哥窟免费,而备获网友推崇。而国内景区,并没有因为价格高就得到推崇,而是饱受公众质疑。

为啥非要跟国内景区比?为啥不跟外国景区比?比谁家票价高,就像比谁家更有钱一样?这种完全向钱看齐的办法,追逐利润最大化,却完全忘记了景区的公共属性。就以曲阜为例,孔府、孔庙和孔林,不是专属于曲阜当地政府的;孔子也不是曲阜人的孔子,而是全世界华人的精神文化导师。谁家去祭奠导师还要先交150块钱,把导师弄得跟打劫的似的。

而且打着孔子的旗号收了钱还不办事,不好好维护景区,当年名噪一时的“水洗三孔”丑闻,不也发生在曲阜吗?为何当初曲阜宣传部门没说,我们是世界级文化遗产,需要好好保护?为何没强调,“水洗三孔”是丢身价的表现?我们的景区,往往是门票价格比高不比低,服务质量却总在比低不比高。

比起涨价,自跌身价的做法其实是对景区维护不力。2010年去兵马俑参观,看着出土不过30年的兵马俑有些已经风化、轮廓模糊,同行的老外问我,100元的票价不算便宜,可你们为啥还没把兵马俑保护好呢?他们照了很多相,担心自己的子孙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美好的古代文明。那一刻,真的是感到没面子,“跌份儿”透了。

我们应该清楚,到底啥才是“丢身价”的表现。景区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保护、传承古代文明方面,而不是其门票价格。不注重保护、紧盯门票、对景区涸泽而渔式的过度开发,最终,只会导致景区的加速破败。如此下去,难保有一天我们把国内的景区都被消费殆尽了,不得不挈妇将雏出国看景儿,那才是最丢身价的时候吧。

' />
目前,中国半数5A级景区门票达到100元,黄山门票10年来由80元涨至230元,翻了近3倍。山东曲阜称,自己与同类景区相比收费较低,仅收150元,不涨票价就丢身价。据悉,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年收入1.5亿元左右,全部上缴了地方财政,但景区维护成本从未公开。(5月2日央视)

不得不说,同样是做“旅游门票涨价”的节目,央视确实做出了它的独到和深入之处。譬如,听惯了许多景区诸如“缓解维护成本高昂”、“保证可持续发展”之类的涨价理由,这回总算又听闻了一种新鲜但却更像真话的说法——“不涨票价就丢身价”。

发酵于网络出现的“逃票攻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汇成了一股抨击“景区涨价”的舆论洪流。许是出于对“油价屡涨”的趋同认识,不少人早已度过简单愤怒的“初级阶段”,开始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苦中找乐”的冷嘲热讽。这当中,像“偷看祖国大好河山”、“李白、徐霞客幸好不是活在今天”这样的戏言谑语,顿时引来纷纷转述和“盗用”。

由今来看,就事论事地再对“门票疯涨”吐吐怨言、发发牢骚,或是苦口婆心地奉劝“现代山大王”们体恤民情、发点善心,似乎已无多少实际意义。不管层出不穷的景区轮番涨价,算不算一种漠视民生民意的“耍流氓”,咱们最好还是回到正儿八经的“讲法律”之上来。所以,循着央视节目的最新披露,各地公众不妨集中一下质问的矛头:以前大大小小的听证会上,咋就罕有听闻“涨价即身价”的实话?

虽然央视节目只是抖出了一个山东曲阜的“涨价真话”,而事实上,类似曲阜这样“不涨怕丢身价”的操作思维,在某些听证会上,早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据央视报道,4月28日下午,扬州市物价局就“瘦西湖景区门票涨价”举行了听证会。结果,参与听证会的24名代表一致同意,门票基价从60元调整到120元——门票大涨了整整一倍,所有听证代表居然还“一致同意”,这如果不是为了力谋“涨价即身价”,难道还好意思让老百姓都深信这是“听证”而不是“听谎”!

“涨价的真话”击穿“听证的花架”,央视节目里一虚一实的两种参照,足以令许多观众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以前但凡听说听证会上的“听证哥”、“潜伏姐”,人们常常把怨气撒向某个具体参与者。其实,真正应该受到批评与斥责的,则是那些隐于其后的“制骗人”和“总导演”。没有他们精心搭起的“听证花架”,又哪会冒出众多整齐划一的“赞同假话”。

“涨价的真话”未必容易听到,但对“听证的花架”,岂能继续听之任之、宅心仁厚。至少,公众完全有理由呼吁,在以后的“景区涨价”中,再不想看到“被听证”的虚假代言和强奸民意。

' />
“不涨价丢身价”一举揭穿了景区门票涨价缘于“成本推动”的谎言,赤裸裸地将景区通过门票价格“抢钱”的本性告之于众。

“五一”假期,内地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又创历史新高,130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100元以上的占到了46.2%,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张家界的门票,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四川九寨沟的门票,可以通游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还有100多元的结余。在接受采访时,山东曲阜有关工作人员将孔府、孔庙、孔林门票价格的推高,总结为不涨票价就丢身价。

此话一举揭穿了景区门票涨价缘于“成本推动”的谎言,赤裸裸地将景区通过门票价格“抢钱”的本性告之于众。

然而旅游景区真的要靠门票价格来抬高身价吗?恰恰相反,不断疯涨的景区门票价格不但让其丢失了公益属性,还让地方政府背上了垄断风景名胜增加财政收入的嫌疑。打着景区投入和设施维护的旗号,不断抬高门票价格,把穷人拒绝于景区大门之外,这不是在抬高身份,而是在自贬身份。这种把景区身份等同于门票价格的荒诞经营理念,既有违景区的公共属性,还是一种博傻的抢钱游戏——对于门票价格畸高的景点,游客完全可以“用脚投票”,最终受损的还是景点自身。

一个旅游景点,应该有一个相对合理的门票价格。究竟什么样的标准才为合理,当然不宜“一刀切”,但像眼下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景区的价格显然不合情合理。以日本为例,日本人月均收入折合人民币两万到三万元,而他们的景区门票价格通常只在人民币70元左右。反观我们,安徽黄山门票价格在旺季时为230元,而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个月是311.75元;同样,扬州瘦西湖的门票价格调整为120元,而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390元,这意味着一家三口去一趟瘦西湖,一个月就要喝西北风……诸多公共产品的涨价都会摆出“与国际接轨”的借口,可是景区门票价格在上涨时,为什么却强调中国国情呢?

拒绝穷人、完全脱离居民收入水平的景区门票价格有失社会公平,问题是谁在纵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疯狂、无序上涨?央视记者的调查发现,除了日常维护成本,景区的很多收入都流入了运营公司和地方财政的口袋。这实际上已经将景区门票价格大涨的背后原因说得很清楚明白,地方将自己属地的景区视为了一棵“摇钱树”,门票价格高涨,获益的不但是运营者,还有地方财政,于是景区门票价格涨价的冲动便很难得到遏制。

网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以“逃票攻略”应对虚高的景区门票价格,虽然有点戏谑,但也透着几多无奈。当景区门票价格逼得游客甘冒生命危险逃票时,多少表明混乱的票价需要规范整顿了。早在2007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相关规定,要求景区调价的间隔必须达到三年以上,如今,“三年禁涨”的规定却演变为“三年必涨”的报复性反弹,甚至涨速可以“叫板”房价,仅以市场需求来解释显然说不过去。而且国际惯例表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区的门票价格不是由市场所决定的,门票不能代表景区本身的价值,而只是资源保护的一种辅助手段。因而对那些公益性的景区门票价格,必须有所限制,让其成为基本的社会公共福利,而不能任其涨价。更不能让景区患上“圈景收钱”的毛病,像收费公路一样,见利忘公,唯利是图。

' />
旅游门票价格“世界领先”引爆网上“逃票攻略”,百度搜索,近几天上传的逃票“计谋”多达上万条,一些逃票路线非常危险,要穿越悬崖峭壁。(《燕赵晚报》5月2日)

“逃票”属于违法,损害社会诚信,极易引发旅游安全事故,应反对和制止。但需要反思,谁“助推”了逃票攻略红遍网络?如果景区票价合理,大多数人都游得起,谁愿意铤而走险?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属国家产权,祖国大好河山不是地方“特产”,而是全体人民的资产。旅游虽然属于市场经济,但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应该让大众消费得起。现实乱象是,旅游业正变成暴利行业,民众共享的旅游资源被一些地方霸占成“提款机”,随便涨价,为盈利不择手段,旅游的公益性荡然无存,百姓低价出游的权利被剥夺。

如今动辄涨价的主要是国家4A和5A景区,调价权属于地方政府,因此,有必要将4A以上景区门票定价权收归国家统一管理。门票价格既要根据景点的级别、规模、设施、条件而定,更应实施“低价路线”。据报道,美国旅游景点平均门票价格,仅占国民月均收入的0.6%,韩国占0.2%,俄罗斯占1.4%,中国高达5%以上。专家认为景区票价最高不应超过60元,而目前中国所有4A以上景区门票都突破了100元。

同时,景区应对特定人群如中小学生、老年人等实行半价或免费。据了解,许多国家世界遗产实行免费定量参观,让国民共享世遗荣光,很值得我们借鉴。

' />
目前,中国半数5A级景区门票达到100元,黄山门票10年来由80元涨至230元,翻了近3倍。山东曲阜称,自己与同类景区相比收费较低,仅收150元,不涨票价就丢身价。据悉,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年收入1.5亿元左右,全部上缴了地方财政,但景区维护成本从未公开。(5月2日《中国石化新闻网》)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景区票价的上涨问题一直是网上议论的热点。面对“景区涨价潮”,很多游客高声呼唤伤不起。然而,在此种情况下,有些景区甚至宣称,不涨价与自己的身份不符。用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来解释或是掩盖其背后的动机,真是可笑。

关于这股“景区涨价潮”,在清明节前夕就已出现。那么,景区为何今年身价徒增呢?据说景区门票价格不停飙涨是“成本”推动,但尽管近十来年,无论人工还是原材料成本都大幅上涨,可这涨幅要远低于大多景区票价的涨幅。“成本”推动不过是幌子而已,说到底,地方政府把风景区当成“摇钱树”,才是涨价的根源所在。

从定价机制看,我国旅游景区的门票定价权在地方政府,而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关联,因而地方政府客观上存在支持门票涨价的动机,也促成了门票的步步走高。尤其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景区收入往往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导致了目前各地旅游景区门票涨价难以平抑。

用“有失身份”作为景区涨价的幌子,完全是不符合逻辑、说不通的。针对这个问题,就专门有人对中外景区的价格做过对比,称我国门票绝对“世界领先”:一张张家界的门票,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一张四川九寨沟的门票,如果用来参观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都玩一遍还剩100多元”。

若这种借口也有解释力的话,岂不是只有中国的景区最有身份,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景区都是一些没身份、低俗的地方了?因此,我觉得在面对这个问题,我国需要的是摆正心态,不同景区应当消除“你涨我也涨”的攀比或是从众心理。况且,一个景区的价值不是以其门票面值来做评判的,更不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最后,要治理景区涨价,绝不是简单遏制涨价的频率和幅度,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国民收入水平,制定出一个人人都可承受的价格标准。让旅游资源回归它原有的性质和公众属性,不能让旅游业成为政府变相谋私利的手段,应当遏制其以任何的借口变公众福利为私利。

' />
“五一”假期到来,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其中一些“攻略”不乏铤而走险,有些甚至要穿越悬崖峭壁。其目的,只为逃避高昂的门票。一面是游客游兴高,另一面是景区涨价忙。危险的“逃票攻略”就是在这种矛盾中滋生出来,步步惊心背后折射出的是风景“看不起”的无奈。(2012年5月1日《中国青年报》 )

“跋山涉水、穿崖凿壁”式“逃票攻略”,无疑是公民对“百元时代”的门票看涨所做出的最无力反抗。“看不起的风景”背后更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景区公共资源属性异化的现实语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正成为“逃票时代”的能否终结的重要标志。

在分配不均的旅游黄金周,涨价已经成为众多景区为弥补其旅游淡季唯一采取的方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则是因为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中,市场化运作所产生的自发性因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自1998年四川省转让碧峰峡景区开创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权市转让风气之先河起,全国各地纷纷出现旅游景点经营权转让的现象。但完全放任自流的市场化不可或缺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所以说,我们在埋怨景区票价高涨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作为公共资源主导的政府,把一些景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究竟应不应该继续放任?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面临着粗放式经营,单一的经济产业结构和滞后的服务市场,更使得门票经济作为谋求地方收入的重要手段。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政府把本应具有公共资源属性的旅游景区的部分经营权利投放到市场化运营,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就会把本属于公共旅游资源的景区异化为赚钱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属性。当然,盈利的目的如果是为了改善服务倒也无可厚非,但从现实来看,景区的服务水平并没有因门票的价格上升而随之改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本属于公共产品的旅游业发展的继续受到市场化的制约,这样带来的负面效应又岂止是门票过高所造成的逃票现象。从近年来旅游业投诉时间来看,不仅有服务质量所带来的问题,这种放任自流的市场化运作更容易滋生一些诈骗行为。


事实上,逃票现状,由来已久。如果仅仅把鞭子打在旅游景区则有失偏颇。换言之,只有当游客觉得景区票价不划算,才可能选择用逃票的方式来降低旅游成本。如果景区硬软件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即便是合理涨价,消费者也能欣然接受。

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既需要市场化经营管理,又需要政府的政策性监管。在对待旅游业这块蛋糕的同时,不仅要学会切分蛋糕,优化资源配置,更要共同做好这块蛋糕产业,让更多的消费者从中获取本属于公共资源的利益,这样无论是对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地方经济的有序稳进,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所以说,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日益高企的景区门票现状,不仅要用行政手段干预门票过快过高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让旅游产业重新回归到公共资源的属性中来。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使之快速升级。此外,地方政府需要提高旅游配套设施,扩大综合收入,扭转“杀鸡取卵”式发展模式,使旅游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
“五一”假期,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其中一些“攻略”不乏铤而走险,有些甚至要穿越悬崖峭壁。其目的,只为逃避高昂的门票。(《京华时报》2012年5月1日)

“五一”前夕,关于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消息传遍互联网,因为今年是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从清明小长假开始,全国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上调。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不知道这些景区门票为何不断上涨,也不知道这些门票涨价是由哪个部门批准的。既然景区不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那消费者抛弃景区或者通过“逃票”方式进入景区就在所难免了。从这个角度说,“逃票攻略”在网上热传也属一种无奈的抗争!

正如网友说,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中华民族的自然遗产,从广义角度说,它应属于所有的中华儿女,景区所在地的党委政府不能因占据了天时地利而将景区据为已有,从而产生“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来观光,留下买路钱”的狭隘思想。当然,开辟新的景点,维护景区秩序的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金也的确需要通过一部分门票收入作为支撑,但这并不是景区门票涨价的理由。

每个“小长假”“黄金周”结束后,很多地方的旅游部门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报喜”:这个假期又接待了多少游客,创造了多少旅游收入。那么,这些旅游收入究竟用在了什么地方呢?有多少属于必须支出的旅游成本呢?这里面有多少监管黑洞呢?当地的老百姓想知道,作为消费者的游客也应该知道。“明明白白消费,快快乐乐旅行”应该是旅游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不是让众多游客和网友费心尽力的钻研“逃票攻略”。

旅游是朝阳产业,是很多地方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要求地方政府主动降低景区门票比较困难。因此,对旅游景区门票的监管必须上升到国家层面。就像房价,虽然很多年前国家就在出台政策调控,但很多地方的房价却走入了越打压越高涨的怪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通行做法让国家的调控政策无法落实。近两年,在国家的强硬政策下房价似乎没有上涨,但一些地方暗中支持房地产的心仍未死,个别地方放宽限购政策被叫停就是最好的证明。可以预见,在强大的舆论声势下,国家旅游主管部门也许会出台规范旅游市场之类的政策,但如果没有强硬的执行手段,旅游乱象仍得不到制止,很多景区仍会竞争式的提高门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景区成本透明,让消费者玩得明白,玩得开心,玩得安全,既是我国旅游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家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虽然目前一些地方的高昂过路费仍令司机们怨声载道,但国家已出台了取消和降低高速公路过路费的政策。比如: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强化高等级公路收费价格和年限的监管等等。

但愿危险的“逃票攻略”能够止于游客的理智与景区门票的下调!

' />
新华社报道,五一期间,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海量信息中,从三山五岳这些大好河山,到苏杭这些旅游城市,再到四川、云南这些旅游大省,各种景区的详细逃票路线、方法,在网上都能找到,而且许多线路都有危险,有的明确要求逃票者“翻过去”“蹭过去”,可谓惊心动魄。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尴尬又痛心的事情,它充分地暴露了一些景区以经济效益为惟一核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游客与一些景区之间的关系,连最后一丝温情面纱都不要了,就是宰刀与脖子之间的关系。消费者一路捂紧钱包防不胜防提心吊胆地躲避着各种宰,而最终难逃门票这个“刚需”口子,而攻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无奈的抵抗,这有点像超期收费的公路上那些冲卡的车辆,少给几元过路费不是终极目的,而表达和发泄的意味更浓厚得多。

无论是冲卡还是逃票,都具有很大的风险和危险性,都是应该毫不含糊地反对的。但是,通过“逃票攻略”反映出的民意情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反思,它可能积少成多地使铜臭味成为很多旅游景点的最显著形象——媒体报道,张家界的门票已贵过卢浮宫三倍,而宝岛台湾甚至连日月潭都不收门票,这样的比较如果越来越多的话,其后果是怎么样,不用想都知道。虽然旅游景点属于资源垄断性资源,但比之于其他垄断行业,它的霸气还不足以不在乎消费者用脚来投票。

“逃票攻略”是一种无奈的抗争,更是一种信号。在当下,消费者对于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基本没有发言权的现状之下,他们只有通过“逃”的形式,来表达着自己的意见。但景区管理者们,请千万记住,这种格局,有逐渐升级的可能性,今天,大家逃避的,是你景区的围墙和收费卡,而明天,就有可能逃离的是你景区本身。当你的价格与旅游体验不再靠谱,而且成为恶例的时候,景区入选的就不是“逃票攻略”,而是“最不能去的地方指南”了!

□曾颖(作家)

' />
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要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周期不低于3年,最近一次价格调整时间是2008年左右,到今年恰满3年。“五一”黄金旅游周即将到来,国内各地景区门票迎来新一轮涨价潮,而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消息是,今年五一海南各大景区不仅不涨价,还纷纷推出各大特色活动,除了减免票价、提供各项特色旅游产品等优惠外,还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假日旅游管理,准备迎接又一波客流小高峰。(4月26日南海网)

中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低吗?其实回答是否定的,南方日报记者此前对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非淡季全票)统计发现,价格低于60元(含60元)的5A景区共有27家,约占国内5A级景区数量的20.77%;价格在60元至100元(含100元)的5A景区共有41家,约占国内5A级景区数量的31.54%;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景区数量最多,共有46家,约占35.38%;而门票价格高于200元的景区有14家,所占比例超过一成。部分国内著名的5A景区如湖北武当山、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门票价格都在200元以上。

而就在国人质疑国内的景点门票普遍高得离谱的时候,盘点最近的新闻报报道,景区门票是涨声一片,国内景区比如枣庄台儿庄古城景区票价由100元上调为160元,云南石林门票从140元调整为175元,扬州瘦西湖据报道因为扩建也要将门票从90元调到120元。从今年4月起至7月,河北省赵云庙景区、赵州桥、隆兴寺、江西省井冈山核心景区等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都要上涨20%以上。同时,国内一批景区也正在酝酿门票提价。山东泰山、蓬莱阁等景区已向价格管理部门申请调高门票价格。

中国旅游的门票价格屡受消费者诟病,有专家表示,景区价格已跟国民收入水平不成比例。而本已奇高的价格,在旅游旺季却还在酝酿涨价,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以追求数量和速度为目标,急功近利的风气从经济到文化,莫不如此。

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抬高了景区景点的门槛,会不会挡住了一部分游客游览的脚步呢?最终为景区涨价埋单的广大游客,出游时会不会绕开涨价的景点呢?虽然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本身存在着“独此一家”的垄断性。然而中国任何一个景区,你有让游客非去不可,要不会后悔终生的垄断霸气吗?本来旅游就是放松开心的事,中国人旅游本就是要了却“到此一游”的心愿,一行三五人就得先掏几百元以至上千的“进门费”,会让游客觉得严重不值,如此循环往复效应不可低估,或许游客考虑换个便宜点的景区也会形成一种风气,代表着一种风向,那个时候应该是涨价景区后悔莫及的时候了。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曾记得早在2004年9月,“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将门票价从60元上涨到100元之后,很多旅行社就不再组团赴此,而是绕道改游其他景区。2005年初,湖北神农架等景区也开始叫“涨”。当时,湖北省物价局于3月20日紧急约见媒体,声称并没有批准神农架等景区的涨价申请。

其实去一个地方旅游,门票其实只是旅游消费的一部分,吃、住、行、购消费有可能是成倍的。如果是出于保护生态的考虑,那景点涨价也是无奈之举。但如果仅为了经济收益,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最终的结果或许很难断定,而且即使多了些门票收入,但却少了其他收入,与涨价初衷背道而驰。相比其他地方,海南省宣布景点不涨价,不仅仅是在黄金周到来之际的成功营销广告,更是极具眼光的长远战略考虑。

' />
已公布的调价信息显示,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记者发现,广东个别景区已经在去年底至今年初之间上涨了票价,而江西、山东等地的景区也在近日上调了票价,还有不少景区正在申请涨价。(4月26日《广州日报》)

又快到五一小长假,景区门票贵或再成社会焦点。据记者统计,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非淡季全票)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其中,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景区占比最多,达35.38%。而包括湖北武当山、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14个景区的门票价格高于200元,所占比例超过一成。

发改委曾就景区门票价格作出规定,要求景区调价的间隔必须达到3年以上,如今,这三年可涨的规定,变成了“三年必涨”。涨就涨吧,现如今什么消费不是看涨呢?但是涨也要有规矩,不能乱涨。

笔者以为,景区门票涨价的时间间隔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涨价幅度。有的景区倒是遵守了三年一涨规定,可是一涨就是60%甚至更多,实际上平均每年都在大幅度涨价。你那景区调价间隔必须达到3年以上规定又有何用?

据悉,在美国一张全国国家公园的通用年票只要50美元,韩国景点门票价格一般在7元到20元,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他们人均月收入的1%。而我们目前人均GDP为5420美元,100~300元的景区门票价格已经相当于5%~10%人均GDP。过去咱们谈到涨价,总爱提“和国际接轨”,现在咱们景区门票价格成了“先进”,也不再提“接轨”了,只管随意涨。这恐怕不行。

景区门票价格究竟应该怎样涨?这必须和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比如应该根据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来涨价。这些年,虽然我们的GDP增长一直在两位数以上,政府财政收入的年增幅更高,可是多数居民的收入增长远远落在后面。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就应该考虑这些因素。景区门票价格增幅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是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另外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还可以参照物价增长的情况来调整。假如每年物价增长的幅度是3%-5%,景区门票价格或进行等幅调整,或略高出物价增长幅度10%-20%增长。绝不可以想怎么涨就怎么涨,漫天要价。

政府需要控制的是景区门票价格增长幅度,而不是调整时间。如果找到了合理的参照物,景区就是天天涨价,我想人们也不会有太大意见。景区漫天要价,有些强取豪夺。按讲我们的许多自然人文景观,是祖宗留下的基业,是全民族共同的财产,所在地凭什么据为己有,贪得无厌地掠夺外地人的钱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政府对此应该重视。外国文明开发旅游的经验是可以拿来的。

' />
国家发改委有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的规定,迎来了第二个“解禁年”。全国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应时而涨,据悉,未来会有更多景区上扬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

行政性停涨3年,会有“后严冬”反弹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客观地说,一些景区也确实存在运营维护成本上升的事实。但整体而言,抓住3年一次的机遇,追求不可多得的利益最大化是门票涨价的主要动因。

逐利行为无形中改变了景区本原有的公共属性。面向大众的、富有文化生活旨趣意义的景区,正在转向以营利为目的、区域特殊的消费场所。也就是说,景区已经越来越趋近于商场,可售卖的门票及衍生服务等是产品,景观反倒成了对购买者的“奖励”。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涨价并不必然与景区保养维护、环境改善相联系,以及新景区不断诞生了。

不少景区的门票涨价与政府将景区外包旅游公司有关,本能地市场逐利即是写照。然而,是不是一纸行政许可就可以让景区摇身在市场行为的名义下任意作为?这需要回到景区本身来看。

无论是历史文化遗迹,还是自然景观,从所有权上讲,都不隶属于任何个人、组织或者机构。前者作为历史留存下的见证,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凌然地宣称对其拥有所有权,至于后者,更是大自然对所有人的馈赠。本质上,它们属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相关政府机构只是在代全体人民保护之、管理之。

将景区承包给企业经营的行为,并不是说应绝对禁止,但外包之后,政府不能无所作为,也不是无可作为。不管景区的实际运营者是谁,景区的公共性都不可被打折扣。

对景区基本公共性的要求,不是要与公益性相混淆。必须承认,公共性与公益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公众提供服务,而定位于公共性质的景区则可以保留一定的经营性。然而,以公共性为前提的经营性,只能是有限范围,维持景区样貌的投入所需。事实上,对比一组中外门票价格,诸如张家界票价三倍于卢浮宫的悬殊差距,让人很难相信,高票价仅仅是一种必须。

公共性的失位不独在旅游业,从机场、火车站的天价再到没有节制的公路收费,问题渗透于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严重的是,作为公益性主体的教育、医疗卫生机构,也有了日益明显的逐利倾向。高校与特定群体间的文凭买卖、学术腐败、药品回扣等问题非个案地一次次呈现,甚至把这些领域称为社会不公滥发的重灾区一点也不过分。

当每一个公共机构的公共属性都迷失在市场,社会完全以经济人理性运作,没有可保证的公共利益,“公地悲剧”成为普遍情形,这样的局面不可接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