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是不是皇帝的新装?
www.fjnet.cn?2013-05-28 07:12?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谢强(化名)是江西某大学哲学专业的毕业生。5月初,谢强如愿找到了一家单位,签了就业“三方协议书”,同寝室其他几位室友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毕业之前最大的事。因为谢强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就是督促室友们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如果不上交就业协议,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无奈之下,谢强央求这家用人单位在几位室友们的空白就业协议上盖章。实际上,他们都不会到该公司就业。(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只因去年就业率低,就业口的老师年终奖没有发,学校就以不准参加论文答辩要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虚假的就业协议。就业率如此闭门造假,学生无奈“被就业”,如是就业图景滑稽得没有半点技术含量。学生找不到工作还要配合学校造假,这不是逼痛苦的人强装笑脸吗?学校如此“潜规则”毕业生,让人情何以堪?学生能不投诉吗? 其实,不仅谢强所在的学校威逼学生假就业,就业率造假早已是一件皇帝的新装。尽管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九成,但是公众普遍用脚投票,还有网友戏言:就业率应改称失业率。网友的调侃或许有些夸张,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不少学生确实是“被就业”的。九成就业率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央视焦点访谈曾披露,孝感学院(现更名湖北工程学院)以扣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相要挟,逼学生找单位盖章抬高就业率。该校表示将对实际就业率进行核查,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然而学校自查的结果是不了了之。焦点访谈也成了“沉没的声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要求毕业生必须开就业证明,否则后果自负。媒体曝光后也是不了了之。 在我看来,就业率本身就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不仅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上班叫就业,考研、开店叫就业。还有学生为了积累工作经验,被迫“零工资”就业。更有不少学校采取种种强硬措施逼迫学生上交子虚乌有的“就业证明”,或者报告学生自主创业。以期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分到一杯羹。就业率造假不仅损害了毕业生利益,破坏了学校形象,而且干扰正常的招生就业秩序、误导国家招生就业政策。 但是,教育部让高校在就业率上不造假,有些勉为其难。教育部一方面对就业率造假“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又加大高校教学评估中的就业率权重,就业不好的专业将少招、停招。对外宣传就业率下降,学校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造成招生困难。学校显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就业率造假被否决,就业率低就停招,这让就业不理想的学校如何是好?在生存重压下,为了上交体面的就业数据,不因就业率不达标被减招或者停招,学校在就业率造假之路上越走越远,就业率成为数字游戏并不奇怪。 大学培养人才不同于工厂加工产品。相关部门不能完全以就业率来评估大学办学水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反映出就业市场结构失衡的矛盾。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说,“不是大学生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并非都是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原因,还与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有关。就业供求关系本是一个动态概念,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今年就业不理想,不意味着明年、后年“滞销”。暂时就业好的专业也不意味着来年风景依旧独好。 我不敢说就业率造假都是逼出来的,但是学生“被就业”的现实值得思考。人社部、教育部照本宣科,依据高校上报的数据对外公布就业率,或许只是例行公事。但是相关部门不能罔顾学生“被就业”的现实,躺在充满水分的就业政绩沙发上沾沾自喜。对此,人社部要完善就业率统计机制,教育部要完善高校办学评估机制,同时加强社会监督,问责曝光出来的就业造假案例,刹住就业造假歪风,为毕业生营造真实、公正的就业环境,让虚浮的就业率回归现实,脱下“被就业”这身皇帝的新装。在最难就业季尤其如此。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8]毕业生为什么被“潜规则”就业?
- [ 05-27]“最难求职季”撞上“最挑剔应届生”
- [ 05-27]就业者的骄傲与谦卑
- [ 05-27]“找关系”折射结构性就业难
- [ 05-27]一位大二学生眼中的就业难
- [ 05-24]公务员“跳槽”是机制“硬伤”
- [ 05-24]就业拼关系是双输
- [ 05-23]最难就业季并非一声娇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