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山区的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是一个既不靠海又没有矿产资源的小山村,如今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6万元。钱口袋鼓起来了在农村不算新鲜,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个村有各类学校十多所,有“国家级”图书馆,与大名鼎鼎的东方歌舞团签有文化共建协议,每年还举办“文化节”……这一切全因为蓉中村有一个先进的基层党组织。(6月29日《工人日报》)
为何蓉中这个既不靠山也不靠海的小村庄,能在较短时间内让人均不足一分耕地的村民生活却像沿海村庄一样富足呢? 党的十七大代表、该村党委书记李振生一语道破:“遵纪守法,过健康文明生活是蓉中村不断发展的根本,‘脑袋’富起来要比‘口袋’富起来重要得多”。于是该村在他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发展道路,经济和精神文化建设取得喜人成就。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农民的再也不为吃穿住用发愁。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地方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当缺乏。正如一位曾外出打工的青年所说:“我们这代年轻人,大多有出门打工的经历,已经适应了城市的文化生活。现在回到了农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已经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也许正是由于农村缺少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导致封建迷信、赌博风在农村抬头。特别是农村大多迷信活动都是打造“包治百病”的旗号,对老百姓有着相当大的诱惑力,更易蛊惑人心。这些不良行为无疑给农村、农民,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让人高兴的看到:报道中的蓉中村却把过健康文明生活当成村发展的根本,开展“富脑”工程,并通过基层组织建设、文化活动、制度安排等以促成共识,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文明和谐;村民富了口袋富脑袋,生活殷实幸福。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洪大用所说:福建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常言说得好,远水解不了近渴。自1995年开展“三下乡”活动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三下乡”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范围不断扩大。但由于“三下乡”针对性不强、来去匆匆等原因,农民参与的热情没有以前那么高了。相反,由于健康文化生活缺位,在广大农村,“病了拜佛、穷了生孩、富了赌博”等陋习仍普遍存在。
为彻底根治上述陋习,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笔者认为:当前除了要“送文化”更需要“种文化”。正如有人所说:“农民‘种文化’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要让它具有生命力、持久力。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去浇灌,去呵护,只有这样‘种文化’才能结出丰收的硕果。”同时,“种文化”不能窄化,要包容;也不能泛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不能异化,不能脱离农民现阶段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发展老百姓能够接受、能够理解、能够入脑的东西。只有这样“种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让它在广阔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另外,要让“种文化”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还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农村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同时,由于“种文化”有着多重价值,它不仅给执政、理政提供了新的思路,还有助于强化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期待有更多的地方在向农村“送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种文化”。这才能是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好举措。
- 2009-09-16新农村不能少了打场晒粮的地
- 2009-09-16新农村不能少了打场晒粮的地
- 2008-04-22从循环经济看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
- 2007-12-26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 2007-09-11新农村建设,派农民参观考察如何?
- 2007-08-03建好新农村: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