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上午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将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对2010年经济发展工作作出部署。专家预计,明年的刺激政策料将继续,“政策紧缩信号”的预期已不存在,但是经济结构调整应成为重点。(12月6日《广州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经济发展走向的定调会和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作为一名普通百姓,除关心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外,更期望今后出台的公共政策着力点放在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和富裕人民群众上,尤其要围绕“富民”,勾勒出行动路线图。
在承认我国经济取得历史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家“致富”的速度远远超过居民,连续多年税收跳跃式增长,使大量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国家,且对居民收入增长形成一定程度的“挤压”效应,陷入“国富民不富”的怪圈。
历史的兴衰史告诫人们,民富则国强。以中国当今的现状,要实现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更具远见卓识性的措施。所以,政府要更新执政理念,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把“富民”当成一个明确目标和任务,为建立一个有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夯实基础。
至于“富民”路线图,起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细致勾勒:一是增加就业岗位,为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挣钱机会;二是在初次分配中,要对低收入劳动者“小取,多予”,让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实现较快速度增长,不要总被动地在二次分配上做文章;三是尽可能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改变“干得多、挣得少”的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四是健立健全公共福利兜底机制,让劳动者吃到国家财政“蛋糕”份额更大一些。
笔者以为,国家启动“富民”计划时机已经成熟。首先,国家财力能够承受得起。中国的财政收入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一万亿元,到2008年财政收入已高达6万亿元。我国外汇储备已居世界第一位,达2万亿美元。
再者说,国家勾勒“富民”政策路线图,也符合历史潮流。从中国的历史实践来看,凡是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或者说历史上每一个盛世,大都注重“富民”政策。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以至到康乾盛世,无不如此。
在这种雄厚财力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国家完全有实力“让利于民”,勾勒并全面启动“富民”计划。事实上,我国启动“富民”战略不是时机成熟,而是已经过熟,如果依然犹豫不决,容易重蹈“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覆辙,极有可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千秋伟业失之交臂,留下遗憾。
|